近期,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理事長、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崔玉萍接受媒體采訪,發表了題為《全過程咨詢的市場化之路》的文章。這篇報道像一枚石子,在交通建設監理檢測行業激起千層浪。
許多讀者打來電話,詢問更多關于“全過程工程咨詢”的資料。大家都期待能從媒體關注的交通建設領域找到一些成功案例。然而,目前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千家左右的會員單位中,已經試點或正在嘗試“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的寥寥無幾。
憑借新聞人的職業敏感,我們能夠感覺得到,即使試點或正在嘗試該模式的企業不多,但話題的炙手可熱程度依然證明,行業對其關注程度之深。為此,我們轉發了《全過程咨詢的市場化之路》,并向專家廣泛約稿,推出了本期專題《聚焦“全過程”》。該專題既有高端訪談,也有各界觀點,相信能夠給予讀者一些啟發。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是國家重大戰略舉措,對今后一個時期有效發揮大國經濟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在內的建筑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供給,全過程工程咨詢就是行業的高質量供給,必將創造出更大需求。也許,這是該話題引發大家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過觀點碰撞,許多專家認為,我國交通建設監理企業的現狀是中小型占比較大,要想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F階段,公路監理企業轉型大多以高端管理咨詢為方向,側重向全產業鏈發展,拓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提供“1+N”菜單式和多元化技術咨詢服務。
但更多的企業一定要立足傳統監理和檢測業務,做精、做專主業,可向業務鏈條之前、之后延伸,積極拓展“代建+監理”一體化業務,尋求多元化項目管理咨詢服務,通過整合、聯合、重組等方式適應這場重大變革,在發展全過程咨詢服務中完成企業轉型升級。
因此,我們既不能坐井觀天、因噎廢食,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正如同濟大學教授丁士昭指出的,工程監理轉型升級應結合我國國情,對標國際相關行業實踐發展和理論研究創新成果,分階段實施。
可以說,最終能否有更多的企業成功踐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除了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行業引導和市場培育外,更需要企業準確的市場定位和科學發展戰略。我們期待看到優秀監理企業成為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中堅力量,也堅信更多的中小型監理企業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繼續發揮“質量衛士”的重要作用。這比一味跟風和盲目競爭更重要。
【編輯: 任 燕】
中國公路
中國高速公路